计算一辆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可以发现,电池、钢材、铝材生产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其中,生产电池产生的碳排放占比高达32%,钢材碳排放占比约为22%,铝材碳排放占比约为28%。
“但是钢企与包括车企在内的下游客户对于减碳的感受存在差异,就像同样是辣椒,湖南人可能觉得不辣,但是外地人感觉已经很辣。比如通过极致能效工程,钢企可以节能降碳,但是其降低一辆汽车碳足迹的效力比较有限。车企希望钢企通过氢冶金、电炉电钢等工艺转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进行变革而非改善。”赵明楠说。
据了解,“高炉-转炉”工艺碳减排潜力约为30%,有限的降碳空间恐难满足市场对近零碳产品的需求。能源基金会支持中汽碳(北京)数字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开展的研究显示,钢企能够提供产自不同工艺的、不同减碳幅度的汽车用钢,但无法同时满足所有车企对钢材减碳幅度的要求,只能优先保障高减碳要求、高支付意愿的客户群体,保障比例不超过40%。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将对钢铁产品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和降碳要求。
2024年12月中旬,河钢集团全球首条氢冶金汽车板连铸生产线投产,年产能为150万吨,与传统的“高炉-转炉”的长流程工艺相比,该示范项目的碳减排比例在70%以上。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处处长史慧恩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钢铁产业链下游企业,特别是汽车行业,每年都设置了减碳目标,对于钢铁企业低碳钢材,甚至零碳钢材的供应提出要求。比如有钢企计划将生产基地的转炉全部置换为电炉,据了解就是车企要求其供应低碳钢材,否则将转投其他供应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