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标准问题。最大的障碍还是标准不统一,不仅体现在钢铁材料与建筑用钢的标准不统一,还体现在钢结构建筑标准的不统一。钢结构建筑及钢铁标准体系都要进一步统筹融合,“钢结构住宅建筑”领域、“结构设计—钢铁材料—构件加工—建设施工”全产业链对应的标准体系太多、太复杂且不统一,目前还没有从钢铁制造到钢结构设计加工、再到钢结构建筑贯通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或联合体出现,难以形成高效的产业组织形态。
二是钢结构住宅缺乏绿色全生命周期评价标准。钢结构建筑是碳排放的“优等生”,有潜力可挖,有文章可写。钢结构绿色环保、抗震,还能减少建筑垃圾,但循环使用等方面评价标准制定不足,目前尚无针对钢结构建筑绿色全生命周期的评价标准,有必要通过对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来推动全产业升级,开展钢结构建筑碳排放研究。
三是成本测算对综合成本、社会效益考虑不够。钢结构住宅和传统钢筋混泥土住宅成本的混淆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在成本评估时,往往拿一次投入进行成本比较,而忽略了综合成本和社会效益。钢结构住宅在直接成本上通过高性能钢材的推广使用来降低成本,减少大量焊接、有效缩短工期等而降低综合成本。同时,钢结构住宅由于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在施工中降低垃圾产生等完全符合国家“双碳”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效益显著。
四是钢结构住宅在建筑市场意愿不强。标准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仍缓慢,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程度不高,相较传统建筑,钢结构住宅一次成本投入相对较高,存在市场投入和接受度都不高的现实问题。
五是缺乏激励性政策。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相关文件,但整体而言,政策性文件在落地时与发展目标有较大距离,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近期,各地频繁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钢结构住宅,包括新建医院、学校等,但政策的实质性吸引力不够,导致开发、生产、施工企业推进钢结构建筑的积极性不高。目前,全面推进钢结构建筑的市场环境还没有形成。
我们将结合钢结构建筑领域的新需求,进一步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信息共享和协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共同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促进钢铁、钢结构和建筑协同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